▲活動花絮-1
計畫類型▸▸ |
實踐場域▸▸ |
USR-Hub計畫 |
高雄市小港區 |
方舟八力▸▸ |
SDGs連結▸▸ |
文化生命力 | 地方永續力 |
|
計畫主持人▸▸
陳明國 助理教授
共同主持人▸▸
李柏宏 副教授
計畫內容▸▸
合作夥伴:
鳳興里辦公室、鳳興里志工站、鳳林國小、鳳林國中、區公所、地方消防員、衛生所
計畫介紹:
大林蒲遷村議題是社會高度關注的事件。本計畫透過實地訪查、對話,引導學生關懷自己生長的土地、思考公共議題,培養公民意識。並運用本校餐旅觀光的專業背景,投入社區導覽,將大林蒲每個角落的景觀與在地文化特色進行敘事性的紀錄,讓大林蒲的記憶得以延續、讓城市永續的想像成為一種行動。
計畫指標:
- 以SDGs「永續城市及社區」的發展面向,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、安全、韌性及永續性,落實在地關懷,型塑學生的公民素養讓學生從遷村議題進行各個面向的探究,透過與當地居民的對話,養成對於公共事務關注的習性與批判思考的能力,透過文史記載,將大林蒲每個角落的景觀進行敘事性的導覽,讓大林蒲的故事得以延續。
- 完成2020以及2021年的大林蒲電子書,內容包括大林蒲食記、大林蒲小故事、職人對話、大林蒲兒時記趣等文史紀錄。
- 完成大林蒲小地圖以及桌遊圖
- 形塑學生公民素養以及觀光導覽的能力
計畫成果▸▸
- 大林蒲食記:由學生以部落客的身分親自品嘗當地店家的食物後,替店家撰寫食記,讓學生成功進入大林蒲。
- 大林蒲耆老對話:讓學生以更多元的面向了解大林蒲,也讓大林蒲的歷史透過耆老的口述,加以記錄。之後再以文字檔以及影音檔保存。
- 大林蒲兒時記趣:探尋大林蒲早期的捕魚方式(牽罟)以及沙灘會出現的遊戲,並讓當地居民一同參與。
- 大林蒲職人故事:透過對話了解大林蒲的居民生活日常
- 大林蒲景觀路線規劃:將每一次採點的路線加以記錄,並形成導覽路線圖,再透過影音記錄,可透過線上進行觀光導覽,之後更發想成為桌遊。
課程面:透過通識教育的「社會科學概論」以及「休閒文化觀光」這兩門課的學生為對象,以教學單元的方式將大林蒲融入課程中。
- 社會科學概論:以社區總體營造的角度,引領學生對社區公共議題的重視,再透過對話與討論,引導學生從各種面向來了解公共議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。
- 休閒文化觀光:以導覽的角度,引導學生著手記錄人、文、地、產、景,並搭配專書、影片與網路平台,以多元面向介紹大林蒲,也保存大林蒲的文史。
投入面:與大林蒲鳳興里辦公室合作,並分階段安排學生至大林蒲進行觀察、紀錄、訪談等步驟,研擬行動方案。
- 逐步發展大林蒲食記、大林蒲小故事、職人對話、大林蒲兒時記趣等文史紀錄。
- 拍攝大林蒲故事影音記錄,讓資訊的傳遞更為快速,也較能保存。
發展面:
- 整合學校、學生與當地資源,共同發展大林蒲文化保存措施。
- 引領學生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,進而成為自身的意識。
▲活動花絮-2
▲活動花絮-3